屋内,唯一的矮桌摆着半块硬得能硌掉牙的粟米饼,陈羽裹着打满补丁的旧棉袄,缩在灶台边,看着母亲王氏用破布擦拭冻裂的手。
灶膛里的柴火早就灭了,只剩一点余温勉强驱散寒意,父亲陈老实还在村外的山坳里砍柴——再过三天就是年关,家里连***联的钱都没有,只能靠多砍些柴,去镇上换两文钱买斤糙米。
“羽儿,再忍忍,你爹回来咱们煮点米汤。”
王氏声音发颤,把那半块粟米饼推到陈羽面前,“你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别饿坏了。”
陈羽摇摇头,又把饼推回去:“娘,我不饿,你和爹吃。”
他今年十六岁,个头比同龄少年矮些,却生得肩宽腰挺,一双眼睛亮得像山涧的溪水,只是眼下泛着青黑——昨夜为了帮邻居张奶奶修补屋顶,他冻了大半夜,今早还发着低烧。
王氏还想再说,院门外突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伴随着粗哑的喊声:“嫂子,在家吗?
我是刘志远!”
陈羽愣了愣,刘志远是他远房表叔,在青阳城当伙计,去年还来送过两斤白面,说是在城里“混得不错”。
王氏连忙起身去开门,寒风裹着雪沫子涌进来,刘志远裹着件半旧的棉袍,脸上冻得通红,身后还跟着个牵着驴的小厮。
“表叔,这么冷的天,你怎么来了?”
陈羽连忙起身让座,王氏己经去灶房找热水。
刘志远搓着手,喝了口热水才缓过来,看着陈羽叹了口气:“我这次来,是给羽儿带个出路。
青阳城的‘福记粮铺’缺个伙计,管吃管住,每月还能给两百文钱,我想着羽儿机灵,不如跟我去城里闯闯,总比在村里挨饿强。”
这话一出,王氏手里的碗“哐当”一声撞在桌上,热水洒了一地。
她看着陈羽,眼圈瞬间红了:“去城里?
那离家多远啊,羽儿还小……” “嫂子,这可不是小事!”
刘志远放下碗,语气郑重,“青阳城是咱们这地界最大的城,有学堂,有商铺,羽儿去了不仅能挣钱,还能跟着账房先生认几个字——总不能一辈子困在这山沟里,连账本都看不懂吧?”
陈羽的心猛地一跳。
他从小就想识字,村里唯一的老秀才去年过世后,他连求学问字的地方都没了。
去年表叔来的时候,说城里的孩子能读“圣贤书”,还能见到“骑着马的官老爷”,他当时就偷偷羡慕了好久。
“爹还没回来,我得跟他商量。”
陈羽攥紧了衣角,指节有些发白。
刘志远点点头:“我等你爹回来,不过得抓紧——粮铺掌柜后天就要人,再晚就没名额了。”
傍晚时分,陈老实扛着一捆湿柴回来,听闻此事,蹲在门槛上抽了半天旱烟。
烟杆烧到尽头,他把烟锅在鞋底磕了磕,抬头看向陈羽:“羽儿,你想不想去?”
陈羽看着父亲冻得发紫的耳朵,又看了看母亲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咬了咬牙:“爹,我去!
我挣钱回来给你和娘治病,还买新棉袄!”
陈老实没说话,只是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当晚,王氏连夜给陈羽收拾行李——两件换洗衣物,一双新纳的布鞋,还有那半块粟米饼,都仔细包在布里。
陈羽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雪声,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又紧张又期待,总想着青阳城的样子。
第二天天还没亮,刘志远就带着陈羽出发了。
驴车在雪地里碾出两道深痕,陈羽坐在车上,回头望着越来越远的青石村,首到那三间土坯房变成一个小黑点,才转过头来。
“表叔,青阳城大吗?”
陈羽忍不住问。
“大!”
刘志远扬着鞭子,声音里带着自豪,“城里有三丈高的城墙,还有卖糖葫芦的、耍杂耍的,到了晚上,商铺的灯笼能照得跟白天一样亮!
对了,你可得记住,到了城里少说话多做事,粮铺掌柜是个好脾气,但最讨厌偷懒的人。”
陈羽点点头,把表叔的话记在心里。
驴车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远处终于出现了一道黑沉沉的轮廓,随着距离拉近,三丈高的城墙越来越清晰,城门口挂着两盏大红灯笼,上面写着“青阳”两个大字,守城的士兵穿着铠甲,手里握着长枪,眼神锐利地打量着进出的人。
“到了!”
刘志远勒住驴,指着城门,“这就是青阳城!”
陈羽瞪大了眼睛,看着城门口来来往往的人——有穿着绸缎的富商,有挑着担子的小贩,还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公子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他从未见过的神情。
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怀里的行李,手心微微出汗。
进城后,驴车在狭窄的街道上穿行,两旁的商铺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成衣铺药馆书坊”……叫卖声、马蹄声、说话声混在一起,热闹得让陈羽有些眼花缭乱。
他看到一个穿着长衫的先生,手里拿着一本书,正站在书坊门口摇头晃脑地念着什么,心里又想起了识字的事。
“表叔,粮铺离书坊近吗?”
陈羽小声问。
刘志远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这孩子,还想着识字呢?
粮铺旁边就有个老学究,姓周,据说以前是秀才,要是你勤快,说不定能跟着他学几个字。”
陈羽心里一喜,连忙道谢。
驴车又走了半柱香的时间,停在一家挂着“福记粮铺”招牌的铺子前。
铺子不算大,门口堆着几袋粮食,一个穿着灰布短打的伙计正忙着搬粮袋,看到刘志远,连忙打招呼:“刘哥,你可回来了!
掌柜的正等你呢!”
刘志远领着陈羽走进铺子,里屋走出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穿着青色棉袍,脸上带着和气的笑:“志远,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孩子?”
“回掌柜的,这是我表侄陈羽,机灵得很,能干活!”
刘志远连忙介绍。
陈羽连忙鞠躬:“掌柜的好!”
掌柜的上下打量了陈羽一番,见他虽然瘦小,但眼神清亮,手脚也干净,点点头:“行,那就留下吧。
后厨有间小柴房,你先住着,明天一早跟着老王学记账、搬粮食。”
就这样,陈羽在青阳城落下了脚。
当晚,他住在堆满柴禾的小屋里,虽然简陋,但比家里暖和不少。
他摸着怀里的粟米饼,想着白天看到的城墙、书坊,还有那个没见过面的周老学究,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城里好好干活,多挣钱,还要学会识字,将来让爹娘过上好日子。
只是他不知道,几天后的一场意外,会让他的人生彻底偏离轨道,走向一条他从未想象过的“仙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