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婉晴坐在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几个半大的孩子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喊着口号跑来跑去,眼神平静而通透。
她胎穿到这个世界己经十六年,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了亭亭少女。
作为这个军人家庭唯一的女孩,父母开明,家庭和睦,她是在蜜罐里泡大的。
但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并不会因个人的安稳而停留。
全国停课,工作机会渺茫,无数知识青年的前途如同这春日里飘忽不定的风。
“晴晴,吃饭了。”
母亲林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愁。
饭桌上,气氛有些沉闷。
简单的饭菜,却似乎难以勾起食欲。
父亲沈刚沉默地扒着饭,眉头微锁。
母亲终于忍不住,放下筷子,声音带着焦虑:“街道办又来人动员了,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可你那身子,怎么能去种地……”沈婉晴抬起头,看着父母担忧的面容,心里早己做了决定。
她知道历史的走向,下乡是大部分城市青年必经的道路。
与其被动等待分配到一个未知的、可能异常艰苦的地方,不如主动选择,为自己争取最好的条件。
“爸,妈,”她开口,声音清脆却坚定,“我决定报名下乡。”
“不行!”
林静立刻反对,眼圈瞬间就红了,“那边什么条件你不知道?
你从小到大没吃过苦……晴晴,别冲动。”
父亲沈刚也沉声道,“工作的事,爸再想想办法,或许……爸,妈,你们听我说完。”
沈婉晴放下碗,脸上露出冷静又懂事的笑容,“现在的情况你们清楚,等着安排工作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国家有号召,我们年轻人响应是应该的。
而且,我不是去别的地方,我是回沈家坳呀!”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显然深思熟虑过。
“沈家坳是爷爷奶奶家,是爸爸你长大的地方。
那里有爷爷奶奶疼我,有大伯二伯照应,有那么多堂哥在,我那是回家,怎么能算吃苦呢?
比去那些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的地方强一百倍!”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父母,继续增加筹码:“我跟着外公学了这么多年医,不敢说多厉害,但常见病总能看一些。
到了沈家坳,山多草药多,我还能帮乡亲们看看头疼脑热,这不比待在城里干等着更有意义吗?
爸,您常教我们,沈家的孩子遇事不能只想着躲,要往前看。”
一番话,有理有据,既顾全了大局,又充满了对家人的体贴,更是点明了自己的优势和清晰的规划,甚至连父亲教导的话都搬了出来。
沈刚看着女儿亮晶晶的、充满智慧和决断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恐慌,没有委屈,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和沉稳。
他想起女儿自幼就展现出的不同寻常的冷静和那股藏在娴静外表下的韧劲,还有她那一手得了老岳父真传的医术。
也许,回到根子上去,对她来说,真的是一条更踏实、更能施展所长的路。
他沉默了片刻,终于重重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了妻子一眼,然后一锤定音:“晴晴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
我看,回沈家坳,行。
有老人在,有兄弟在,亏待不了咱闺女。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
林静看着丈夫坚定的神色,又看看女儿那张写满“我己深思熟虑”的脸,知道此事己无法改变。
万千担忧化作一声长叹,眼泪终究还是落了下来,但心底,又因女儿是回到熟悉的婆家而生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安心。
沈婉晴心里一块大石落地,笑容更加明媚。
她仿佛己经看到了南方的青山绿水,闻到了草药的清香。
她的六零年代,即将以一种主动的、充满希望的方式,在家乡的土地上,正式开启。
窗外的喧嚣依旧,但沈婉晴的心中却一片澄澈。
她握了握口袋里那枚温润的、随她而来的玉佩(空间载体),目光坚定。
(第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