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夕,女儿搂着她爸的胳膊,声音甜得发腻:“爸爸,我国庆要冲刺月考,学业为重。
”我低着头,拼命忍住嘴角的笑意。她爸的脸瞬间黑了。“你也不劝劝?
”我无奈叹气:“难道要我说别学了,陪奶奶聊天比考大学重要?
”直到班级群通知弹出——国庆期间图书馆正常开放,鼓励学生沉浸式学习。
女儿把手机举到她爸面前时,我知道,这场仗我们赢了。1我叫林思佳,四十二岁,
职场妈妈。一个在婚姻泥潭里挣扎了二十年,终于被亲生女儿一把捞出来的女人。此刻,
家里客厅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战役。我女儿周筱筱搂着她爸老周的胳膊。“爸爸,
我国庆真的要冲刺月考!”“这次排名关系到分班,学业为重。
”“您自己回去陪爷爷奶奶吧。”“让妈妈留下来给我做饭就行。”我心里乐开了花,
终于要摆脱了假期苦力。表面却眉头紧锁:“孩子学习要紧,要不...你就自己回去?
”老周的脸,瞬间黑得像锅底。他把我拉进卧室。“你也不劝劝?
”“爸妈一年到头就盼着这几天!”“村里亲戚都等着见孩子呢!”我努力让眼神显得真诚。
“老周,你让我怎么劝?”“难道要说陪奶奶聊天比考大学更重要吗?”“你讲讲道理,
哪个是现在重中之重。”他憋了半天,脖颈涨得通红。“可我一个人回去,村里人怎么看?
”“他们肯定以为咱俩吵架了!”“你让我爸妈面子往哪搁!”看,
他们在意的从来不是团圆,而是面子。那种“看我儿子多成功,儿媳妇多贤惠”的虚荣。
2那一刻,往年的那些画面在脑海翻涌。每天午饭拖到下午两点,晚饭熬到晚上八点。
饿得我胃疼。婆婆还在牌桌上酣战。“快了,快了,最后一把。”我成了全能免费保姆。
洗碗、拖地、带娃。还要听亲戚夸赞老周。“建军真有本事,娶了个城里媳妇,真贤惠!
”女儿像个小难民。每次在奶奶家都被跳蚤咬得浑身是包。半夜哭着和我说。“妈妈,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那种日子,过一次,折寿一年。3幸好,我身后不止一个人。
先说我闺蜜瑶瑶,人送外号“人间清醒剂”。每次我只要在微信里发个“在吗”,
她电话立马就追过来。“是不是老周家那帮人又作妖了?”“林薇我告诉你,
下次他们再让你洗全家人的碗,你就直接把碗摔了。”“你有工作,年薪那么高,
凭什么受这窝囊气?”她不只是嘴炮王者。去年我生日,她直接杀到我家,
当着老周的面把我拽走。“你,林思佳,现在立刻跟我去三亚晒三天太阳。
”“什么老公孩子,全都给我往后排!你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谁的谁!”再说我爸妈,
他们是我永远的安全屋。我妈,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说不出什么大道理,
但总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递上一碗热汤。“佳佳啊,妈跟你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
别总看别人脸色。”“受委屈了就回家,妈给你炖排骨,房间永远给你留着。
”最让我破防的是有一次,我和老周大吵一架,凌晨带着女儿回娘家。我爸什么都没问,
默默把我的旧房间收拾出来,连小时候的玩偶都摆好了。第二天一早,餐桌上全是我爱吃的。
糖醋排骨、西红柿炒蛋、紫菜蛋花汤。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永远有路可退。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底气的,我有工作。姐妹们,血泪教训:经济独立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气。
当我毫不犹豫给婆婆转账让她下馆子的时候。
当我眼睛都不眨给自己报上千块的油画班的时候。
当我能轻松搞定女儿几万块的夏令营费用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是肉疼,是自由。
这份收入给了我说不的勇气。不乐意?那就不干!不舒服?那就不伺候!不高兴?
那就不回去!老周后来跟我说:“你现在整个人都在发光,
比以前天天围着灶台转的时候好看多了。”废话,当你不需要仰仗任何人的时候,
你当然可以站得笔直,活得漂亮。4正当我们僵持不下时——“砰”的一声,
女儿举着手机冲进来。“爸!妈!完了!出大事了!”她直接把屏幕怼到老周眼前。
班级群里通知:“为助力同学备战月考,国庆期间学校图书馆正常开放,
鼓励各位同学来馆学习。”女儿带着哭腔:“班主任都发话了!”“全校尖子生肯定都会去!
”“我不去,岂不是成了不思进取的落后分子了吗?”“爸!您的面子重要,
我的前途就不重要了吗?”高!这把尚方宝剑,来得太是时候了!老周看着手机,
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那套亲情面子论,在学业前途这座大山面前,被压得粉碎。
5他像斗败的公鸡,开始不情不愿地收拾行李。婆婆的来电,虽迟但到。
老周习惯性开了免提。一贯的嘘寒问暖后,婆婆的话锋精准转向目标。“就你一个人回来呀?
”“思佳和宝贝孙女就不回来了?”“她们忙就算了,哪天我和你爸来看她们。
”“哎...也行,都回来我也累。”“光是做饭就腰酸背痛,
人多碗筷都洗不过来......”老周投来“你看我妈多辛苦”的眼神。我心中冷笑,
对着电话温柔地说:“妈,您千万别累着。”“以前都是我回去干活。”“今年国庆这几天,
您和爸也别开火了,去聚福楼吃!”“我出钱,账我来结!”“你们也享享清福。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随即传来婆婆无比爽快的声音:“哎哟!那也行!
还是小琳你想得周到!”“那就这么说定了啊!”看,解决辛苦的方法多的是。只是有些人,
永远只想让你用免费的体力来解决。挂掉电话,老周的神情有点复杂。似乎想说什么,
又无从说起。6收拾行李时,同事小陈来电。“周哥,国庆啥安排?
”“我们一家准备自驾去露营,要不要一起?我找到一个绝佳的地方。
”老周闷声回答:“我要回趟老家。”“哎呀,又带着劳力回去参加劳动啊?”“要我说,
该带嫂子和侄女出去玩玩,那才叫度假呢!”挂了电话,老周收拾的动作更慢了。同事的话,
像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埋下。但最终,他踏上孤独的孝子征程。门关上的那一刻,
我和女儿对视一眼,同时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大笑。7第一天,图书馆深造回来。
我和女儿直奔商场。日料、奶茶、电影,一样也没落下。朋友圈发几张女儿看书的侧影。
配文:“陪女儿奋斗的假期,充实。”收获无数点赞。第二天,她在房间学习,
我在客厅追剧。晚上点了麻辣小龙虾当宵夜,一边啃一边看综艺,快乐加倍。
而老周正在家庭聚会中。弟弟对弟媳呼来喝去。“杵那儿干嘛?赶紧盛饭啊!”“这汤咸了,
你怎么做的?”弟媳满脸怨气,却一言不发,一如既往地默默承受着。这一幕像根针,
刺破老周的记忆。去年国庆,他也这样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听着我在厨房洗刷碗碟的水声。
女儿找他拿洗衣液,他眼皮都没抬。“找你妈去,这是女人的活。我们大男人不做这些。
”他从弟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面镜子让他悚然惊醒。8饭后,
沉默的公公私下对他说:“你妈就是好面子,一辈子了。”“你媳妇不容易,
这些年...受委屈了。”“别学我。你们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我和你妈还没老到不能照顾自己的地步。”这条来自传统阵营内部的理解,
让老周感到前所未有的震动。9当晚视频时,他那边吵吵嚷嚷。“叔伯们都在喝酒,有点闹。
”我这边,轻音乐流淌。餐桌摆着刚做好的牛排意面。我还特意发了张玫瑰特写到朋友圈。
“岁月静好,莫过于此。”小陈立刻评论:“还是嫂子会享受生活!
”“周哥在老家感受热闹。”“我们在海边感受浪漫!”附着他女儿在沙滩大笑的照片。
这条评论,与老周的处境形成强烈对比。那颗种子,开始发芽了。10假期的第三天,
一个意外之雷,炸响在朋友圈。我正惬意地刷着手机,享受着难得的宁静。老周的弟弟,
小周发了一组九宫格照片。“一家人整整齐齐,就是最大的幸福。
”照片背景是镇上最好的饭店聚福楼。我公婆笑容满面地坐在主位。老周和他弟弟推杯换盏,
一脸迷糊。而妯娌系着围裙,在包间备餐台切卤味。用着我的钱,订了饭店包间。
却还要儿媳系着围裙忙活。我笑了,气笑了。用着我的钱,组着他们的局,
干活的是别人的媳妇。11我没有私信质问,也没有立即打电话发脾气。只是冷静地截了图。
和婆婆说好去饭店的聊天记录、我的转账记录、以及弟弟的九宫格朋友圈。
全部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轻描淡写地附上一句:“妈,看你们在聚福楼吃得这么开心,
我就放心了!”“果然还是去饭店好,干净省事,不然您又该累着了。”“就是辛苦了弟妹,
在包间还系着围裙忙活。”群里死一般寂静。之前活跃的“羡慕”、“赞”全都消失了。
12几分钟后,老周来电。声音是前所未有的疲惫沙哑,还带着一丝慌乱。
“老婆...家里炸锅了。”“弟妹看了群,当场吵翻回娘家了。
”“妈气得直哆嗦...”“我...我明天就回来。”老周提前三天回来了。
他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做起了家务。13几天后,老周试图用他习惯的方式补偿家庭。
用物质弥补,但当甩手掌柜。他破天荒地带回几张咖啡券。“单位发的,
你们女人不都喜欢喝这个吗?你和闺女去尝尝。”我看着那些券,没有接。“老周,
你知道我和女儿喜欢去哪家店吗?”他愣住了。“你妈喜欢吃什么,你弟媳家务做得怎么样,
你如数家珍。”“但我和女儿呢,你上次单独给女儿买礼物是什么时候。
”“你知道我喝咖啡要加双份奶吗?”他张张嘴,说不出来。“几张不知名的咖啡券,
打发不了这十几年。”“我和你之间,缺的不是这个。”老周捏着券,脸红一阵白一阵。
轻飘飘的券,此刻却重得让他几乎拿不住。他第一次意识到,所谓的“对家里好”,
只是一种敷衍的、不动脑筋的责任转移。14第二天早上,我起床时。
老周正对着冰箱里面包、鸡蛋发呆。手机屏幕亮着“初中生营养早餐食谱”。
他手指反复滑动,喃喃自语:“先热牛奶...还是先煎鸡蛋?
”那个在职场雷厉风行的男人,此刻在厨房显得手足无措。我没有帮忙。这种笨拙,
是他必须经历的落差,也是他真正开始学习的步伐。15学做早餐的第三天,
老周终于煎出两个没糊的鸡蛋。手指上还沾着蛋壳和油渍。他看着我咬下鸡蛋,
突然低声说:“以前总觉得你做这些是应该的。”“直到自己站在灶台前,
”“才知道每天早起做早餐有多麻烦。”他顿了顿,声音更轻:“这二十年,委屈你了。
”我手里的筷子顿了顿。抬头看见他耳尖发红。这是他结婚二十年来,
第一次为“理所当然的家务”道歉。女儿立刻接话:“爸,光道歉不够,以后早餐你承包!
”老周笑着点头。把盘子里最大的鸡蛋夹给了我。16深夜,
女儿拿着一道复杂的物理题问我。我那点物理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
我们俩对着题目愁眉不展。她下意识嘟囔了一句:“要是爸爸在就好了...”话音刚落,
我和她都愣了一下。是啊,老周是理科高材生。虽然在这个家里,他从未帮女儿辅导过作业。
他永远在忙,永远有借口。我心里不是滋味,但一个念头划过。我拿起手机,
把题目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老周,“闺女遇到难题了,到你表现的时候了。
”几分钟后,老周的电话直接打过来。语气是久违的兴奋。“闺女,这题有点意思!
你听爸爸说,先受力分析...”那天晚上,父女俩隔着电话讨论了近一小时。挂了电话,
女儿在错题本画了颗星星。旁边写:“爸爸讲得很清楚。”这个微小认可,
是父女关系破冰的阳光。从此以后,家庭群的画风变了。
女儿带着弟媳家的孩子会直接@老周问问题。老周解答后会收到一个赞扬的表情包。
那个群里,第一次流淌起正常的、温馨的亲情。17后来帮女儿整理书桌,
我看到她随笔本上写着:“10月1日,晴。”“我们吃了日料,妈妈今天笑得好开心。
”“奶奶总夸妈妈贤惠。”“可贤惠就是每年国庆洗堆积如山的碗吗?
”“我不想成为贤惠的女人。”“我想成为妈妈现在这样,会生气、会拒绝、会大笑的人。
”我合上本子,眼眶微热。原来她的神级助攻,不仅是帮我。
更是对令人窒息“传统妈妈”的自觉反抗。18某次老周的同事来家做客。聊起家庭分工时,
同事半开玩笑:“周哥,还是你有福气。”“嫂子又能赚钱又能顾家。”“不像我家那位,
连饭都做不好。”没等我开口,女儿端着水果走过来说:“叔叔,我妈会赚钱是因为她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