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天的“魔鬼”考验
墙上挂着她们的手绘草图,角落堆着模型材料,空气中常年弥漫着咖啡和纸张的味道。
然而此刻,工作室里的气氛却如同窗外阴沉的天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昨天还沉浸在夺冠喜悦中的三人,今天一早,就被顾氏集团派人送来的厚厚一沓项目资料和那份措辞严谨、条款苛刻的合作意向书,彻底拉回了现实。
“顾氏新总部展厅项目——设计任务书”。
烫金的封皮下,是详尽到令人咋舌的要求:从宏观的企业文化呈现、品牌形象塑造,到微观的动线规划、材料选用、灯光色温,甚至预估的每日人流量及对应的空间承载力分析……其专业程度和细致要求,远超她们以往接触过的任何项目。
而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陈默特助口头传达,并随后在任务书补充条款里白纸黑字写明的附加要求:“自任务书送达之日起,七十二小时内,乙方需提交不少于三个不同风格方向的初步概念方案,每个方案需包含核心理念阐述、空间规划草图及主要材料意向。”
七十二小时。
三个完整的方向。
李瑶瘫在椅子上,哀嚎道:“杀了我吧!
这根本不是合作,这是谋杀!
顾晏辞是把我们当成他集团里那个据说有五十人的设计部在使唤吗?”
张思涵推了推眼镜,眉头紧锁,指着任务书上的一行小字:“看这里,‘方案需体现前瞻性与落地性的极致平衡,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构思’……念念,他这分明是在点你昨天在台上反驳他的那些话。”
苏念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在她有些苍白的脸上。
她没有说话,只是快速地浏览着电子版的任务书和顾氏集团提供的背景资料。
压力如同实质的山,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头。
她比谁都清楚,这不仅仅是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这更像是一场顾晏辞精心布置的“下马威”,一场针对她个人能力和心态的极限压力测试。
他要用最残酷的方式,验证她是否配得上他一时兴起(或者说别有用心)抛出的橄榄枝,验证她那套“理想化”的理论,是否能在现实的重压下存活。
“抱怨没有用。”
苏念终于开口,声音因为缺乏休息而略带沙哑,却异常冷静,“瑶瑶,你负责搜集所有关于顾氏集团近年发展、企业文化和掌门人……也就是顾总,公开言论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我们需要精准把握甲方的核心诉求和审美倾向。”
“思涵,你负责技术层面,分析任务书里提到的所有技术参数和规范,确保我们的方案在结构、消防、无障碍设计等硬性指标上绝不出错。”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上面划出三个区域:“我来负责核心创意和方向把控。
七十二小时,我们不睡觉,也要把这三分方案啃下来!”
她的镇定和条理感染了另外两人。
李瑶和张思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没错,己经到了这一步,除了拼尽全力,没有退路。
“好!”
“明白!”
战斗,就此打响。
接下来的时间,工作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翻阅资料的沙沙声以及偶尔急促的讨论声。
咖啡壶里的液体以惊人的速度消耗殆尽,外卖盒子在角落堆成了小山。
苏念几乎长在了电脑前。
她反复研读顾晏辞在几次商业论坛上的发言,捕捉到他频繁提及的“效率”、“创新”、“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深耕”的结合。
她试图从那些冷硬的商业词汇背后,勾勒出这个男人内心可能对“空间”抱有的、不为人知的期待。
第一个方案,她选择了“科技未来感”,运用大量的LED光带、镜面不锈钢和智能交互设备,营造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凸显顾氏的行业领军地位。
第二个方案,她转向“人文生态化”,采用天然木材、绿植墙体和自然采光,打造一个温暖、开放、促进交流的场所,呼应她自己在比赛中强调的“温度”。
但这两个方案画出来,她自己都觉得差了点意思。
前者流于表面,后者似乎又未能完全跳脱比赛的影子。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窗外从天明到天黑,再从天黑到微熹。
李瑶和张思涵己经累得趴在桌上小憩,苏念却毫无睡意。
她盯着白板上混乱的线条和关键词,眼睛因为过度集中而布满了红血丝。
还差一个方向。
一个能真正打动那个冰冷苛刻的男人的方向。
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桌角那本边缘卷起的速写本,脑海中闪过昨天顾晏辞提问时的眼神——冰冷,审视,却在她提到“人的感受”时,有过一瞬间极其细微的波动。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她的思绪。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摒弃了所有花哨的概念,开始构建第三个方案。
这个方案,她不再刻意去迎合“科技”或“生态”的标签,而是回归到空间最本质的功能——“高效的叙事与沉浸式体验”。
她将展厅想象成一个讲述顾氏集团故事的舞台。
动线设计成一条清晰而富有节奏感的“故事线”,参观者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成为故事中的一部分,通过精心设置的互动环节和场景还原,沉浸式地感受顾氏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愿景。
她极其注重每一个转折点的空间情绪营造,利用光影、材质和高低错落,引导参观者的情绪随之起伏。
这个方案,既满足了顾晏辞对“效率”(清晰的动线,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前瞻性”(沉浸式体验)的要求,又将她所坚持的“人文关怀”(注重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和参与感)巧妙地熔铸其中。
当第三份方案的最后一笔草图绘制完成,窗外天色己经大亮。
七十二小时,倒计时结束。
苏念靠在椅背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有指尖因为长时间握笔而微微颤抖。
李瑶和张思涵也醒了过来,看着苏念屏幕上最终定稿的三份方案,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念念……你真是个疯子……”李瑶喃喃道,“但也真是个天才。”
张思涵仔细看着第三份方案,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个……或许真的可以。”
将方案打包,发送到陈默指定的邮箱后,三人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各自寻了个角落,几乎是瞬间就陷入了沉睡。
苏念以为自己会睡得很沉,但纷乱的梦境里,却总是闪过顾晏辞那双深邃的眼睛,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期待。
不知过了多久,她被手机的震动声惊醒。
迷迷糊糊地抓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的固定电话号码。
她的心猛地一紧,瞬间清醒了大半。
深吸一口气,她按下了接听键。
“您好,苏念小姐。”
电话那头,传来陈默那熟悉而冷静的声音,“顾总己经看过了你们提交的三份初步方案。”
苏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等待着最终的宣判。
是劈头盖脸的否定,还是……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似乎能听到纸张翻动的声音,然后,陈默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依旧平稳,却似乎比之前少了一丝公式化,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顾总请您今天下午三点,准时到顾氏集团总部,顶楼总裁办公室。
他想就您的——特别是第三份方案,与您进行面谈。”
面谈?
不是首接否决,也不是通过邮件回复修改意见,而是……总裁亲自面谈?
苏念怔住了,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陈默没有给她太多思考的时间,公事公办地补充道:“请务必准时。
顾总的时间很宝贵。”
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忙音,苏念缓缓放下手臂,看向窗外明晃晃的阳光。
通过了第一轮考验吗?
不,或许,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