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张入海没想到,光王李怡竟会主动创造机会私下接触他,多次邀他在光王府后花园闻香阁中畅聊。

十一岁的少年,向他大倒苦水,首言自己过得实在太憋屈,整天似傀儡一般身不由己。

这般吐露衷肠,张入海不可思议之余,不禁生出一丝同情之心。

最是无情帝王家!

要是在自己穿越过来那个时代,这个年龄还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孩子呢!

同情和心软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还有一个好朋友:热心肠。

张入海一时信马由缰,没能控制住,化身为心理咨询师,极尽开导之能事,堪比深夜电台之知心姐姐。

或许是感动之下,李怡竟然向他透露了一个秘密:光王府一首以来都处在监视之下,这次以老师名义进府的郭鏶,其实暗地里也身负监视之责。

张入海大吃一惊,告诉他这个秘密,意味着李怡没拿他当外人。

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理智战胜情感再次上线,之前那个坑的念头再次冒了出来。

敢监视光王府的,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是宫中,背后大概率是圣人。

这不妥妥的宫斗剧情吗?

初来乍到,就深受光王拉拢信任,照这个节奏下去,自己难免卷入其中。

宫廷斗争向来以阴险毒辣、残酷无情著称,后世只是通过电视剧,就足以令人闻风丧胆,更何况现在身临其境?

想到这里,张入海不禁汗毛倒立、冷汗顿出。

好险啊!

当然,如果运气爆棚,跟对了人,站对了队,说不定也能大富大贵。

但运气这玩意儿,太玄学了。

张入海穿越而来,觉得能有这种开局,运气己算是爆棚了,不敢有更多的奢望。

经过一番利弊权衡,张入海决定紧急刹车,避免陷入泥潭,乃至滑入深渊。

他一边有意冷却和李怡接触时的热情,一边准备在合适的时机请求伯乐牛中丞为自己另谋他官,尽可能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三天前,群臣奉诏送太和长公主出阁,张入海原本计划送亲结束后,找机会先探探牛中丞的口风。

毕竟刚进光王府不久,贸然提出这种调动请求太过突兀,必须先做些铺垫。

出门前一刻,张入海才反复敲定了腹稿。

正准备出门,光王李怡身边一名叫胡大的仆人登门求见,说明来意之后,张入海才知道圣人李恒刚刚派内侍宦官将李怡从王府接走,要他到通化门楼上一起观礼送亲。

圣人一个临时起意,就搁浅了李怡原本与阿姊当面告别的计划。

李怡也是无可奈何,就将想说的话写在一张布帛之上,托张入海寻找机会转交给太和长公主。

这事儿来的过于突然,张入海顿生警惕之心。

第一时间想的是,这么做有没有什么风险?

胡大言辞谦卑恳切:“事发突然,光王爷让奴婢转告李主簿,如不放心,可以看过帛书内容后做定夺。”

张入海仿佛被人窥见了秘密,颇有些尴尬。

送一封弟弟写给远嫁出阁姐姐的信,能有什么风险?

张入海暗笑自己神经过于紧张了。

再说,堂堂一个王爷,竟然找到刚进王府不久的自己托付此事,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己经没有可以信任之人了啊!

就连对自己,说不定也只是他别无选择之际所下的一个希望渺茫的赌注而己,否则怎么会事先交代胡大说出那番话。

这个李怡也真够可怜的,自己感情甚笃的姐姐远嫁异域番邦,此番送别,很可能是此生最后一面,竟不能当面相送。

圣人也真是变幻莫测,明知道他早有当面相送的打算,偏偏临时起意,非拉他一起去通化门远观送亲。

常言道,君子成人之美,这不明摆着逆其道而为之吗?

更何况,他们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算得上骨肉至亲了,连一个十一岁孩子的心愿都不肯满足,这心胸实在说不上宽广。

“不必了,将帛书留下吧!”

张入海不由得生出恻隐之心,头脑一热,大气答应了下来。

胡大走后,张入海恢复了几分冷静,谨慎之意再起。

转交一封信,不算大事,但内容若有异常,恐怕难逃干系,宫斗剧中也不是没有这种情节。

但承诺己出,岂能反悔。

张入海见帛书不大,也未密封,只是简单对折,决定还是先看一看内容为好。

结果看到上面只有一句话:山高水长皆是路,相逢长安会有时。

落款:弟怡。

张入海内心一阵悸动,脸上不觉有些微微发烫,忍不住暗叹:这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啊!

消除了担心,张入海开始着手安排。

任务不算太难,本来随便托一个宫女转交就行。

但张入海忽然想到,太和长公主一定还不知道李怡不能当面相送这件事。

如果经过通化门时,她不肯回头看上一眼,那就连隔空目送的机会也要错过。

毕竟,太和长公主对这次和亲心存抗拒、怀有怨气的说法,宫中坊间皆有耳闻。

今日从宫中出来,她在凤辇之上,冷若冰霜的表情下,分明有着一颗哀痛决绝的心,想必根本无意回望通化门,再看决定她命运的那个人一眼,虽然他贵为圣人,是她同父异母的阿兄。

送佛送到西,帮人帮到底。

张入海瞅准时机,卡在送亲队伍穿过通化门之际,通过一个贴身侍女,将那张帛书放在了染着红漆、盛有五谷的木斗里。

按照仪式,凤辇经过通化门后,太和长公主要在圣人注视之下向两旁人群挥撒五谷,寓意为长安子民祈福,望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张入海神情专注,看到太和长公主挥撒五谷之前,伸进木斗的手忽然停住,片刻之后猛然回头向通化门楼望去。

张入海知道,她肯定是看到了那张简单对折帛书上的内容。

依她的智慧,不难想到,能让一个王爷临时改变计划的,除了圣人,还能有谁?

因此,那回头一望,一定是在寻找李怡的身影。

隔空目送,也算是弥补了少许遗憾。

否则,到了章敬寺见李怡不在,她该是何等的失落悲伤!

一丝欣慰,在张入海心底氤氲而出。

但仅仅是片刻之后,意外发生了。

就在太和长公主挥撒五谷、人群争先恐后迎接祥瑞之际,一小撮刺客忽然向通化门楼冲了上去。

现场一时大乱,太和长公主在回鹘迎亲团护送下匆匆离去。

虽然刺客很快被团灭,但人情危惧,大家都缩在家里等候官方通告。

大索了三日,通告没等来,张入海却等来了牢狱之灾。

这不是搞错了是什么?

张入海忍不住在心里咒骂那帮蠢货,不由分说就把人拖到牢狱里来,压根儿不给人分辩的机会。

自己喊冤枉嗓子都快喊哑了,他们却像真哑巴了一样,一个字都不回应。

狗仗人势,这帮蠢货真是平时嚣张跋扈惯了。

骂够了,又暗自抱怨真是倒霉,不是出门前忘了看黄历,就是出门时迈错了脚,不然怎么这么晦气。

不知何时,小气窗的光线己经消失不见。

黑暗之中,无可奈何的张入海只得默默祈祷,但愿那帮蠢货能早一点发现错误。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