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希望,而是能带来切实改变的路径。
他如同一个在沙漠中濒死的旅人,终于找到了甘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彻底清理体内积存的“毒素”,修复千疮百孔的身体。
他的下一个明确目标,便是那纠缠他多年、稍有不慎便灼痛难忍的慢性胃炎。
在“导引篇”的更深处,他找到了目标——《五行炼脏诀》。
此诀并非单一功法,而是一套系统的脏腑调理体系,核心在于运用不同特性的意念与呼吸节奏,引动并调和体内五行之气,对应滋养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
“脾(胃)属土,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土气贵在敦厚、温煦。
炼脾诀,当以温养、运化为要。”
陈远仔细研读着对应脾胃的“土行蕴化”之法。
功法描述需在每日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或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当令)修炼为佳。
他选择了周末的早晨,端坐于窗前,阳光和煦。
第一步:调息定意。
他先运行了几遍《清心咒》的“意行九松”,让身心进入松静状态。
随后,将呼吸调整为《五行炼脏诀》特有的“灵息”——一种更为深沉、缓慢,仿佛带着某种内在韵律的呼吸方式。
吸气时,意想大地的厚重、温煦之气,自双脚“涌泉穴”吸入,沿腿内侧“足太阴脾经”缓缓上行;呼气时,意念专注于中脘穴及整个胃脘区域。
第二步:土行蕴化。
待气息平稳,意念沉潜,他开始正式修炼“土行蕴化”。
吸气时,他意想口中似含一颗温润的“黄芽”(土行意象),随着气息,将这股温煦的土行能量送入中脘穴深处的“黄庭”(中丹田区域,脾胃之所居)。
闭息凝神(短暂自然地屏住呼吸,非强行憋气),存想此“黄芽”在胃脘之中缓缓旋转,散发出温暖、明亮的黄色光晕,光晕如同涟漪般扩散,渗透进胃壁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受损的黏膜,化开那些因气滞血瘀形成的“糜烂”点,将灼热转化为温煦。
呼气时,则微撮口唇,发出低沉、悠长的“呼——”字音(对应六字诀中的脾诀),同时意念引导胃中残余的湿浊、寒凉、积滞等病气,随着“呼”音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对意念的掌控要求很高。
起初,他只能模糊地想象,感受并不深刻。
但当他持续了约一刻钟,心神完全沉浸于那种“温养”的意念中时,左手食指上的青铜指环再次传来熟悉的温热感!
这一次,指环中央石砾散发的微光似乎更稳定了一些。
紧接着,他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比之前修炼《清心咒》和《龟息眠功》时更温暖、更浑厚的气流,被引动起来。
它并非单一路径,而是如同大地回春般,自丹田和双脚涌泉穴同时升起温煦之意,汇聚于中脘胃脘区域。
他胃部那片常年冰凉或灼痛的“顽固地带”,在这股温暖气流的持续包裹与“呼”字音的内外震荡下,开始产生奇妙的变化。
剧烈的灼痛感首先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层肌肉放松后的酸胀感,随后,酸胀感也慢慢化开,变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洋洋的舒适,仿佛一个冰冷的器官被放入了温水中浸泡,每一个细胞都在发出满足的叹息。
他甚至能隐约感觉到,胃部似乎在轻微地、有节律地“蠕动”,像是沉睡的功能被重新激活。
收功之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只觉得口中津液甘甜,腹部温暖柔软,一种前所未有的“胃里踏实”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走到厨房,母亲正在熬小米粥,浓郁的米香飘来,他竟然感到了久违的、纯粹的食欲,而不是以往想到食物时下意识的抵触和担心。
“妈,今天这粥闻着真香。”
陈远忍不住说道。
母亲回头,看到他脸上舒缓的神色和眼中的光彩,欣慰地笑了:“看来你最近自己鼓捣的那些养生法子,还真有点用。”
正面反馈接踵而至。
几天后,他谨慎地尝试了之前绝对不敢碰的、略带***性的食物,并在饭后立刻辅以“土行蕴化”法调理。
结果,胃部虽然仍有轻微感应,却并未像以往那样掀起剧烈的***。
这让他信心暴涨!
他开始尝试《五行炼脏诀》中其他法门。
感觉心烦意乱时,便练习对应心脏的“火行宁心”(呵字诀),意念观想心口有红莲绽放,清凉泻火;长时间面对电脑呼吸滞涩时,便练习对应肺脏的“金行肃降”(呬字诀),意念观想白气入肺,涤荡浊气……他将这些针对性的炼脏法门,与《灵息吐纳法》的日常练习结合起来。
《灵息吐纳法》更侧重于呼吸本身的质量与节奏,追求“吸惟绵绵,呼惟微微,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的境界。
他不仅在固定时间练习,更将其融入日常生活——行走时,意守丹田,呼吸深长;等候时,默运灵息,调和内气。
他感觉到,体内那缕微弱的气流,在持续的修炼和指环的辅助下,正逐渐变得清晰、听话,如同一条被驯服的小溪,开始能够随着他的意念,在特定的经络和脏腑间缓缓流淌,执行着滋养与修复的使命。
身体的改善是全面且相互关联的。
胃纳转佳,气血生化有源,面色逐渐红润;呼吸深长,摄氧充足,头脑愈发清明;心神安宁,睡眠深沉,连带着颈椎的僵硬感,似乎也因全身气血的畅通而有所缓解。
陈远站在镜前,看着里面那个眼神明亮、气息平稳的自己,与一个多月前那个形销骨立、眼窝深陷的颓丧形象判若两人。
他知道,自己己经真正踏上了这条超凡脱俗的修行之路,并且稳健地走完了最初的几步。
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筋骨层面的劳损,尤其是那顽固的颈椎病,并非单靠内在的“气”所能彻底解决。
他需要能够更首接活动肢体、拉伸筋骨的法门。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万法玄枢录》,这一次,他翻开了名为“导引篇·动功”的章节。
那里记载着诸如《灵枢锻体术》、《百骸通脉法》等,据说能“摇动关节,流通气血,强筋健骨”的动功功法。
新的挑战与机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