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制造复合弓,发小许承明
这几天,陆陆续续有乡亲邻里提着几个鸡蛋,或是一把蔬菜上门探望。
杨帆也乐得清闲,躺在炕上,一边应付着大家的关心,一边在脑海里飞速地构筑着自己未来的计划。
这天下午,日头正烈,知了在院外的老槐树上扯着嗓子叫唤,搅得人心烦意乱。
“杨帆!
杨帆!
你小子还活着没?”
一个咋咋呼呼的声音由远及近,人未到,声先至。
杨帆一听这熟悉的大嗓门,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咧开。
“死不了,阎王爷嫌我太能折腾,把我给退回来了。”
他扬声回了一句。
话音刚落,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少年像阵风似的冲了进来。
他个头和杨帆差不多,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军绿色背心,额头上挂着一层细密的汗珠,正是杨帆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儿——许承明。
“我就说嘛,祸害遗千年,你小子命硬着呢。”
许承明一***坐到炕沿上,随手把胳膊上挎着的一个小布兜,扔到杨帆旁边。
布兜里鼓鼓囊囊的,散发出一股淡淡的甜香。
他上下打量着杨帆缠着厚厚纱布的右腿,脸上那副玩世不恭的表情收敛了些,换上了几分关切。
“咋样了?
还疼得厉害不?
我听我妈说,你差点就从山上首接滚到咱们村口了。”
“没那么夸张。”
杨帆笑了笑,拿起布兜打开一看,里面是几个还带着热气的烤红薯。
他掰开一个,金黄色的薯瓤冒着热气,香甜的气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
“你小子可以啊,这年头红薯都稀罕,还给我拿这么多。”
“嗨,跟我客气啥。”
许承明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也拿起一个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他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这不是寻思你躺着嘴里没味儿嘛。
对了,叔和婶子呢?”
“我爸去镇上给人打家具了,我妈和我妹下地锄草去了。”
杨帆回答道。
吃完一个红薯,许承明擦了擦嘴,目光开始在屋里西处游荡。
当他的视线落在炕梢的一堆东西上时,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
“哎,杨帆,你这鼓捣的啥玩意儿?”
他凑过去,伸手拨弄着那些奇形怪状的木条、弹簧片,还有几截自行车链条。
这些零件,都是杨帆让父亲从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和修车铺淘换回来的。
对于旁人来说,这是一堆破烂。
但在杨帆眼里,它们是一个伟大计划的开始。
“复合弓。”
杨帆言简意赅地吐出三个字。
“啥?
负荷工?”
许承明一脸茫然,显然没听懂。
这个词汇对于一个八十年代的农村少年来说,过于超前了。
“复合弓,弓箭的弓。”
杨帆耐心地解释道。
他拿起一根己经打磨成形的木质弓把,比划着说:“你看,传统的弓,拉满弦需要多大的力气,箭射出去就有多大的威力。
但这种复合弓不一样,它利用了滑轮和杠杆的原理。”
“拉开的时候,一开始会很费力,但是一旦过了那个临界点,拉满弦反而会变得非常省力。
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长时间保持瞄准姿势,而且射出去的箭,速度和穿透力都比普通的弓要强得多!”
许承明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很多原理他搞不明白,但他听懂了最后一句话。
“比二叔那张传家宝一样的猎弓还厉害?”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怀疑。
杨振邦的那张老猎弓,是靠山屯公认的神兵利器,弓臂是用上好的桑木浸了桐油,历经数年才制成,等闲的壮汉都拉不开。
“那是当然。”
杨帆的回答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他脑海里有着后世几十年弓弩发展的完整知识体系。
别说这个年代,就是再过二十年,他现在设计的这张简易复合弓,在性能上也足以碾压市面上所有的传统弓。
许承明看着杨帆笃定的神情,将信将疑地拿起一个用钢片,和轴承改装的简易滑轮组,翻来覆去地看。
“你……你真能做出来?
就用这些破铜烂铁?”
“能不能做出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杨帆神秘一笑,没有再过多解释。
信任,有时候需要用事实来建立。
许承明挠了挠头,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他知道杨帆从小就爱琢磨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脑子比别人活泛。
他话锋一转,问道:“你做这玩意儿干嘛?
腿都这样了,还想着进山?”
“当然。”
杨帆的目光投向窗外,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这次受伤,是个意外,但山,我肯定还要再进。
而且,以后要常进。”
他现在的身体素质太差,需要锻炼。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启动资金。
在这个年代,靠种地是发不了财的,而大山,就是一座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宝库。
野味、药材……这些在后来看来不起眼的东西,在当下却能换来实实在在的票子。
“你疯了?”
许承明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
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在狭小的屋子里来回踱步,黝黑的脸上满是焦急。
“你这次差点把命都搭进去,王婶儿眼睛都快哭瞎了,你还想着去?
山里多危险你不知道吗?
万一再碰上野猪、黑瞎子什么的,你……所以我才要做这张弓。”
杨帆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平静而有力。
“承明,我知道你是为我好。
但你想想,我们俩,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就这么一辈子待在村里刨土疙瘩,你甘心吗?”
这个问题,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许承明的心上。
他不甘心。
他当然不甘心。
他也曾梦想过去看看山外的世界,去穿上城里人说的“喇叭裤”,去听听录音机里唱的邓丽君。
可现实是,他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
许承明沉默了,重新坐回炕沿,低着头,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
杨帆知道自己的话触动了他,趁热打铁道:“我们不能就这么认命。
我想好了,等我腿好了,我们就一起进山。
有这张弓在,安全不成问题。
我们打猎,采药,去镇上换钱。
有了钱,我们就能做点别的事情。”
“我……”许承明抬起头,眼神复杂,既有向往,又有胆怯。
“可是……我从来没打过猎。”
“我教你。”
杨帆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
“我们是兄弟,有我一口肉吃,就少不了你一碗汤喝。”
许承明看着杨帆的眼睛,那双眼睛里充满了强大的自信,和一种让他信服的力量。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狠狠地点了点头。
“好!
杨帆,我信你!
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这才对嘛。”
杨帆欣慰地笑了。
一个好汉三个帮,他深知单打独斗的艰难。
许承明是他重生后,选择的第一个,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伙伴。
解决了伙伴的问题,杨帆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他看着空荡荡的院子,忽然开口说道:“承明,咱们家没养狗,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养狗?”
许承明有些跟不上他的思路。
“对,养狗。”
杨帆的眼神变得认真起来。
“进山打猎,光有弓还不够,得有个好帮手。
一条好猎狗,既能追踪猎物,还能在关键时刻预警、护主。
有它在,我们的安全又能多一重保障。”
许承明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
“这倒是!
村东头的李瘸子家那条大黑狗就厉害得很,上次还帮着他撵走了一头想偷玉米的野猪呢!”
他立刻来了兴致,问道:“那你想要条什么样的?
我帮你去村里问问,看谁家有小狗崽子。”
杨帆摇了摇头,然后开口说道:“普通的土狗不行,我要养,就养最好的。”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种后世鼎鼎大名的犬种。
它们忠诚、勇猛、嗅觉灵敏,是天生的山地猎犬。
在这个年代,这种犬的血统虽然还不纯粹,但只要用心去寻,一定能找到好苗子。
“最好的?
那得上哪儿找去?”
许承明更好奇了。
“山人自有妙计。”
杨帆卖了个关子,没有明说。
他转而对许承明说道:“这事不急,你先帮我留意着。
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把这张复合弓做出来。”
“行!
没问题!”
许承明拍着胸脯答应下来。
少年的友谊就是这么简单纯粹,基于信任,也源于对未来的共同憧憬。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