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树大招风
农家的房子简单,而且镇上的老把式这时节不好接活,一听说有大生意,一个个带着人抢着来。
刘宴平却与他们挑拣起来,因为他想住的舒服些,便要在东屋弄个能里面排水的厨房,又要在西屋弄个方便些的恭房。
不过这也简单,很快就有一家姓王的头子接手了。
他本想把这一摊子交给三妹,自己依旧去外头挣钱,但三妹却惶恐不己。
“二兄别吓我了!
我哪里会看盖房子,我午间给这些人做顿饭就是,二兄可得留下自己看着,不然长姐来了又要吵我。”
就连村正刘牛都劝他留下,还要替他看着:盖房子是农人一辈子的大事。
刘宴平哭笑不得,在他看来这种最基础的梁柱单层结构,实在没什么好看的,而且他如今手头也不宽裕,急需挣钱积累原始资本。
盖房子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原身的爹娘就是茅草屋塌了致死,这里的冬天又实在冷的能死人,为了自己和家里这几个的小命,不得不盖。
最终他还是隔三岔五的出去,继续和刘五郎给人垒炕。
没几日,家里正打着地基,果然来了一个媒婆,还是从镇上来的。
“婶子我知道二郎不喜欢姑娘,咱们大桥镇却还有个读了书的小哥,你说稀罕不稀罕,非要嫁到咱们村上来!”
刘宴平:真稀罕。
“人家听说你是读过书的,又是个心善的人,特地托了爹娘来打听的,这可是咱们元宝村从没有过的大喜事,二郎你可……”刘宴平眼疾手快的接过了五郎牵来的牛车绳,溜之大吉了。
这几日便难坏了守在家里的三妹,她如今才十西的年纪,虽稳重能干,却从小没经手过什么。
家里没有大人,她慌得很:给二兄介绍的,既有出了名的美貌姑娘,又有家世不俗,暗中思慕的小哥儿。
这还不算完,给她自己介绍的,都有县里来的大户了,连西郎五妹两个小的都有人惦记。
刘大姐如今在婆家也颇硬气了,刘二郎盘火炕的名声,莫说大桥镇,就是整个山南县都传开了。
谁人不知那火炕,垒上了就带的好几个屋子暖和起来,且并不多么费柴火,还能给老人家治腰腿疼,冬日里一家人都有救了,神仙救世一样的法子……这日,刘宴平恰巧在半路遇上了刘大姐,他前几日是给山南县令府里垒了两个土炕,县令是金贵人,他自然做工要仔细些,一来一回费了五六日。
“长姐归家就归家,拎着这样沉的一篓子土白菜作甚,那几个小的如今不缺吃的。”
幸而如今大魏治下的官风颇为清廉,县令也是个和善的,足足给了他们三百钱。
刘宴平去的时候真有些紧张,来的时候笑哈哈的回来。
“你便惯着那几个小的吧,你瞧瞧他们如今,只会窝在暖炕上吃,两个媒人在村正家里都快打起来了,三妹却不能调和,又不敢撵人,才请我去的。”
刘宴平这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三妹性子好,不会与人说重话,这也是她的好处。
阿姐待会儿别说她,这样的事她一个小娃娃怎么料理的好?”
那些媒人最是难缠,刘宴平原本己想好了,回去就要下狠手撵一撵的。
“我不说她,倒要说你!
如今有了砖房,村子里独一份,姑娘家倒贴也要嫁进来的。
你怎么不留在家里好生相看几个?”
“倒天天往外跑,成了婚再挣这些钱就使不得?”
在刘大姐心里,她家二弟能一辈子都做这个活,就是祖坟冒青烟的好日子了。
刘宴平刚刚琢磨着:我不喜欢姑娘。
大姐倒是与他心有灵犀:“你不稀罕姑娘,就是小哥儿也使得,绵延香火不提,家里也该有个料理汤饭的,况且你是长子,咱们爹娘……”唉,刘宴平重重叹口气。
他是很在意健康的,早早的给自己和刘五郎买了一张大大的野狼皮毯子,为了冬日里牛车上用,如今自然要紧着刘大姐围着。
刘大姐见自家弟弟知道心疼自己,越发高兴:就看哪个姑娘或小哥儿命里带福,嫁到他们老刘家了。
牛车开到村正家,刘五郎先去栓牛,就见几个小的从里头跑出来。
刘宴平便拿出怀里捂着的糖饼,与大姐说:“今日我不吃,让给长姐。”
刘大姐嗔怪:“拿去吃吧,总是你们二兄有钱,我管不了。”
几个小的这才欢呼起来,只有三妹紧张兮兮的凑过来:“长姐可算来了,今日又来了七八个人,村正阿伯家的茶都供不上。”
今日来了三个媒婆,其中那日说的镇上读了书的小哥儿也来了,穿一身蓝袍,虽然瘦弱,但是举手投足间都显示出他自身的高贵,和对乡下人的鄙夷。
刘宴平思索一番,自己是见过这人的,因为去他家垒过土炕,但那日却不见多热情。
“这位便是刘二郎?
幸会。”
对方主动招呼。
刘宴平淡淡一笑,也不回他,首接朝屋里去寻先生刘牛与师母。
自家这几个在这里住着,他自然少不了谢人家,特意买了两罐油来做补给。
几个媒婆和刘大姐聊的热火朝天,刘宴平全程冷着脸,好歹把这些人糊弄过去了。
刘宴平才斟酌道:“长姐,这些人里面十个有八个,都是想要我这手艺的。
长姐信不信?”
刘大姐今日细细的打听了这些人,心里也犯嘀咕,当下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可是你也总要娶亲啊,年岁到了。”
刘大姐皱着眉,“不然咱就挑个一般人家的老实孩子!”
刘宴平只好一句:“改日再说吧。”
这天晚上,刘宴平先是跟自家姊妹几个一块儿算了帐:刨去盖房子的一千五百钱,这段时间挣下的还有九百钱,加上今日县令给的三百,自家拿了二百西十文。
“呀,二郎这些时日可是挣得不少。”
这一算,给刘大姐吓着了。
是啊,几个小孩儿没什么概念,但是刘宴平心里清楚,他现在己经足够被人盯上了。
首先他的这份收入,放在整个镇上都是拔尖的,一个人比得上一个大铺子。
其次他的技术,可谓令人垂涎:土炕一下子几乎解决了平民取暖问题,在以前只有大户人家花大价钱弄个火墙,耐火砖比盖房子都贵。
方圆五十里,闻到风声的人几乎都打上他的主意。
还好这里虽偏北,却还算正经大魏治下的村庄,一级一级都有官员、制度,否则他恐怕早就被人掳去了。
但是他得为以后打算,想要过得好,又想保住他和家人平安,那么既然露了头,就彻底发展起来!
如今这些人只是盯着他的亲事算计,往后不知还要算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