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安居村落
我抬起手,在门环上叩了三下,声音在安静的午后显得有些响。
过了一会儿,门内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接着是门栓被拉开的"咔哒"声。
门被拉开一道缝,一张清秀的脸探了出来。
那是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少女,梳着简单的发髻,穿着一身干净的浅绿色布裙。
她的眼睛很大,像清澈的泉水,正好奇地打量着我。
我没想到开门的会是她,稍微愣了一下。
"你找谁?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询问。
我回过神来,清了清嗓子,让自己显得镇定一些。
"你好,我叫王墨陵。
是李婶介绍我来的,听说府上需要人手帮忙。
"少女听到"李婶"的名字,脸上的警惕放松了一些。
她将门又拉开了一些,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到她。
"我爹是说过要找人,但没想到李婶会推荐你来。
"她的话语里没有恶意,更多的是一种惊讶。
看来我这"孤僻怪人"的名声在村里是人尽皆知了。
"我……虽然力气不大,但我可以做些别的。
"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识字,也能算数。
"少女的眼睛亮了一下,这似乎是她没有想到的。
她侧过身,让开了门口的位置。
"你先进来吧,我爹在后院,我带你去见他。
"我跟在她身后,走进了这座青砖大院。
院子比我想象的还大,打理得井井有条。
东边种着几株翠竹,西边则是一个小小的花圃。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草药味。
穿过前厅和一条长长的回廊,我们来到了后院。
一个中年男人正坐在一张石桌旁,眉头紧锁地看着什么。
他穿着一身深色的长衫,虽然坐着,但能看出体格很健壮,面容带着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应该就是村长了。
"爹,人带来了。
"少女轻声说道。
村长抬起头,目光落在我身上。
"你就是王墨陵?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是,村长。
"我回答道。
"听我女儿说,你识字?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首奔主题。
"是的,跟村里的老秀才学过几年。
"村长从石桌上拿起一张纸,递给我。
"你念念这上面写的什么。
"我接过那张纸,发现是一张药方。
上面的字迹潦草,但还能辨认。
我定了定神,将上面的药材名称和用量一字不差地念了出来。
念完之后,我发现这药方似乎有些问题,其中两味药材的药性是相冲的。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
"村长,这方子上的白术和藜芦,药性似乎有些冲突,一起服用恐怕会对身体有害。
"我的话一出口,村长的眼神立刻变了。
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紧紧地盯着我,似乎想从我的脸上看出什么。
旁边的少女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你还懂药理?
"村长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可思议。
"不懂。
"我诚实地摇了摇头,"只是以前在秀才先生那里看过几本杂书,偶然记得这两味药不能同用。
"这是我为自己突然多出来的知识找的一个借口。
实际上,这是我前世在网上看到的一些中医常识。
村长盯着我看了许久,脸上的严肃表情慢慢缓和下来。
他重新坐下,对我招了招手。
"你过来。
"我走到石桌旁。
"我儿子前几天从镇上回来,在路上摔断了腿。
镇上的大夫开了这个方子,我正觉得有些不妥,没想到被你这个娃娃看出来了。
"他叹了口气,"看来那些所谓的大夫,也不全是靠得住的。
"他指了指旁边的一间屋子。
"我需要一个人照顾我儿子,每天给他擦洗、换药。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些从镇上买回来的草药和书籍,需要有人帮忙整理和抄录。
你既然识字,又能看出药方的问题,这个活就交给你了。
"我心中一喜,知道这份工作十有***是拿下了。
"工钱方面,一个月给你三百文,包两餐。
你觉得怎么样?
"村长问道。
三百文,这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在李婶家干一天活,也只是换两顿饭。
有了这笔钱,我不仅能解决温饱,还能攒下一些积蓄。
"我愿意做,谢谢村长给我这个机会。
"我立刻答应下来。
"我叫张正德,你以后叫我张村长或者德叔都行。
"村长点了点头,然后指着旁边的少女说,"这是我女儿,张采薇。
以后你有事,可以找她。
""采薇姐。
"我朝她点了点头。
张采薇对我笑了笑,算是回应。
"好了,你今天先回去吧,明天一早就过来。
"张正德摆了摆手,"采薇,你去账房支三百文钱给他,算作预支的工钱,让他先安顿好自己。
"我没想到他会预支工钱,一时间有些感动。
"谢谢德叔。
"张采薇带着我去了账房,领了三百文沉甸甸的铜钱。
告别了他们父女,我走出村长家的大门,感觉脚下的路都变得踏实了。
我握着口袋里的铜钱,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后,凭自己的能力赚到的第一笔钱。
虽然不多,但它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有了这份工作,我总算可以在这个村子里暂时立足了。
我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转身朝着村子中心的方向走去。
现在有了钱,首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顺便添置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我的那间小屋,除了床和桌子,几乎一无所有。
我回到了早上的那个小型集市。
此时人己经不多,只有几个妇人还守着自己的摊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之前对我释放善意的李婶己经不在了,她或许己经卖完了今天的青菜。
我走到另一个卖粮食的摊位前,摊主是个皮肤黝黑、看起来很老实的汉子。
"大叔,这米怎么卖?
"我指着他面前袋子里装着的糙米问道。
汉子看了我一眼,瓮声瓮气地回答:"五文钱一升。
"这个价格比我预想的要便宜一些。
我点了点头,说道:"给我来十升。
"汉子有些意外地看了我一眼,大概是没想到我这个看起来穷困潦倒的孤儿会一次性买这么多。
但他没有多问,麻利地用一个木制的升斗给我量了十升米,装进一个粗布袋子里。
付了五十文钱,我把米袋扛在肩上。
袋子不轻,压得我肩膀有些疼,但我心里却是高兴的。
接着,我又去旁边的摊位买了一些盐和一小罐猪油。
盐是粗盐,颜色有些发黄,但价格不贵。
猪油则能给单调的饭菜增加一些难得的油水。
路过一个卖杂货的摊子时,我停下了脚步。
摊位上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从针头线脑到锅碗瓢盆,应有尽有。
我想了想,花钱买了一口小铁锅,两个粗瓷碗和一双筷子。
虽然花掉了我将近一半的钱,但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最后,我在一个角落看到一个卖旧书的老秀才,就是记忆里教原主识字的那位。
他面前铺着一块布,上面零散地摆着几本泛黄的书籍。
我走过去,蹲下身翻看了几本。
大多是些蒙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对我没什么用。
但其中一本薄薄的册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封面上写着《青州草木集》。
我翻开看了几页,里面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记录了青州地界(村子所属的区域)常见的植物及其特性,有些甚至标注了是否有药用价值。
这正是我需要的东西。
在村长家整理药材,如果能提前了解一些知识,肯定能让工作更顺利。
"先生,这本书怎么卖?
"我问道。
老秀才抬起昏花的眼睛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书,慢悠悠地伸出三根手指。
"三十文。
"这个价格不便宜,但我觉得值得。
我爽快地付了钱,将这本《青州草木集》小心地收好。
把所有东西买齐,我扛着米袋,提着锅碗,有些吃力地往家走。
虽然身上很累,但我的心情却前所未有的轻松。
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庄的屋顶上,我第一次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产生了一丝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