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异常数据
文学社活动室在文A楼顶层,楼梯间的壁灯像喘息的病人忽明忽暗。
转角处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我下意识贴墙站立——这是《指南》传授的"视觉死角利用法"。
"迟到的观测者会错过最佳视角。
"苏沐晴的声音从上方飘下来。
她倚在窗台边,落日余晖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得几乎要碰到我的鞋尖。
她今天把头发绾了起来,露出线条分明的下颌,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石膏像。
活动室里空无一人,长桌上散落着几份稿件。
苏沐晴径首走向角落的老式打字机,咔嗒咔嗒地敲了几下。
"其他人呢?
""没有其他人。
"她头也不抬,"上周唯一的老社员毕业了。
"打字机吐出一张纸条:”观测对象:周明远。
特征:过度警觉,习惯性隐藏存在感。
“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非虚构写作工坊吗?
""最真实的非虚构..."苏沐晴终于转过身,指尖点在我胸口,"是记录正在发生的互动。
"她身上有股旧书的霉味混合着薄荷糖的清凉,"把你那本笔记给我看。
"窗外的知了声突然变得很响。
当我慢吞吞掏出笔记本时,一张粉色便签飘了出来——唐小桃昨天塞在我课本里的"试吃邀请函"。
苏沐晴弯腰捡起,睫毛在脸上投下扇形阴影:"烘焙社?
"她念出便签上画着的爱心时,嘴角微妙地抽动,"数据采集范围很广啊。
""只是..."我刚要解释,手机突然震动。
林语桐的信息带着三个感叹号:”紧急!
读书会改到今天七点!
图书馆三楼!!!
“时钟指向六点五十三分。
苏沐晴己经翻开我的笔记,修长的手指停在记录林语桐那页。
她突然用红笔在边缘写道:"观察者的主观偏好会影响数据客观性。
""我必须走了。
"我伸手要拿回笔记。
苏沐晴却按住了本子:"选择本身就是数据。
"她声音平静得像实验室里的PH试纸,"留下继续观察,或者去参与她的读书会。
"我站在文A楼与图书馆的岔路口,汗珠顺着脊椎往下爬。
蚂蚁排着队穿过我的影子,《指南》说:"当两个社交事件冲突时,选择缺席率更高的那个。
"图书馆三楼的灯光像座灯塔。
我冲上楼梯时,林语桐正在分发材料。
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衬衫,袖口卷到手肘,小臂在荧光灯下泛着蜜色光泽。
"迟到者!
"她朝我挥手,丸子头随着动作轻轻摇晃,"给你留了最隐蔽的位置。
"读书会主题是《乌合之众》,但我的注意力全在手表上。
七点二十三分,苏沐晴应该己经离开了吧?
这时林语桐突然凑过来:"第三段有个比喻特别像你笔记里的风格..."我浑身一僵:"什么笔记?
""你掉在图书馆的那本啊。
"她眨眨眼,"《人类行为观察日志》,我帮你收在咨询台了。
"她的呼吸带着荔枝味糖果的甜香,"顺便说,你把我归类为表面阳光型还挺准的。
"血液轰地冲上头顶。
我想起笔记里那些私人观察——林语桐揉太阳穴的样子、无名指的戒痕、甚至猜测她可能失眠的潦草字句..."讨论环节!
"主持人突然宣布。
林语桐塞给我一张纸条:”结束后等我,有东西给你。
“但当八点半的钟声响起,我却被唐小桃的连环call打断了计划。
"学长救命!
烤箱叛乱啦!
"电话那头传来刺耳的警报声,"我在实验楼B栋207...砰!
"赶到时,整个走廊都飘着焦糊味。
唐小桃站在烟雾中,脸上沾着面粉,活像只受惊的仓鼠。
她身后烤箱里窜出可疑的火苗。
"消防演习没学过吗!
"我抓起灭火器时,发现型号从没见过。
"这个要倒过来用!
"唐小桃突然从背后环住我,小手覆在我手上用力一扳。
干粉喷涌而出,我们同时打了个喷嚏。
火灭了,但某种更危险的东西似乎被点燃了。
唐小桃还保持着从背后抱我的姿势,她的心跳隔着两层衣料传来,快得像受惊的蜂鸟。
"学长身上...有墨水味。
"她鼻尖蹭到我后颈时,我猛地转身,结果撞翻了料理台上的糖罐。
玻璃碎裂声中,门突然被推开。
"校工说这里..."林语桐的声音戛然而止。
她手里拿着我那本蓝色笔记本,目光扫过满地狼藉、唐小桃拉着我衣角的手,以及我们之间可疑的距离。
"看来你很忙。
"她把笔记本放在最近的桌子上,转身时马尾辫划出凌厉的弧线,"对了,苏沐晴让你有空去拿你的钢笔。
"三个名字同时出现像记重锤。
唐小桃突然踮起脚凑近我领口:"真的有钢笔水味道诶..."回宿舍的路上手机震动。
两条消息同时抵达:林语桐:”读书会总结发你邮箱了,第三段建议重写“未知号码:”钢笔在我这里。
观测中断会产生数据偏差。
——苏“第三条消息紧接着蹦出来,是个草莓emoji:”学长!
我做出不焦的舒芙蕾啦!
明天试吃吗?
“宿舍里,陈光正在拆一个新款游戏机。
"联谊会定在下周五。
"他头也不抬地说,"西个女生,包括你那个烘焙社小朋友。
"赵鑫从浴室探出头:"唐小桃?
她姐可是啦啦队队长!
""不是联谊的问题..."我揉着太阳穴。
"当然还有文学院的。
"陈光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那个学生会学姐和苏什么的,我都约了。
"张伟的床帐里突然传出罕见的评价:"量子纠缠态。
"那晚的梦境光怪陆离。
苏沐晴用红笔批改我的大脑,林语桐把记忆碎片装进文件夹,唐小桃则试图用糖霜粘合所有画面。
凌晨三点惊醒时,发现《大学生存指南》摊开在第五章:"多线程社交会导致系统过载。
"第二天文学课,教授宣布小组作业时,我的目光不自觉地寻找三个身影:林语桐坐在前排认真记笔记,苏沐晴在窗边翻着原版书,而唐小桃——本该在烘焙课的唐小桃——居然躲在最后一排打瞌睡,发梢上还沾着面粉。
"每组西人,期末占比30%。
"教授的话像审判锤落下,"名单己随机分配。
"大屏幕上,我的名字和林语桐、苏沐晴、唐小桃赫然列在同一组。
教室里响起暧昧的起哄声,我僵在原地,听见《指南》书页在脑海中哗啦啦翻动的声音。
"请多指教啦,组长。
"林语桐不知何时来到我身边,把钢笔轻轻放在我桌上——那是昨天落在苏沐晴那支。
苏沐晴的声音从另一侧传来:"建议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工。
"她推过来的纸条上写着精确的时间分割方案。
唐小桃突然从背后扑上来:"我们组就叫甜心学术联盟好不好!
"她头发上的面粉蹭到我肩膀,留下一个小小的白色手印。
教授敲敲讲台:"下周一提交选题报告。
"我看着眼前三个等待回应的女生,《指南》从指间滑落。
封底朝上,露出某天不知被谁写下的小字:"当观测成为被观测的对象,实验就真正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