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辽夏和尚都要去五台山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景祐元年(1035年),十月十一日,漫天大雪飞舞,将道路、房屋、衰柳与冰冻的汴河,遮盖得影影绰绰、模模糊糊。

在东京西城外,雪雾中突然响起一阵沉闷的铃铛声,汴河岸上的行人们吓了一大跳,赶紧跳到路边,张大眼睛回头去西下寻找。

狂风撕开云雾的一角,行人们才隐隐看见,汴河河堤西边,来了一队望不到头的马匹、骆驼。

马背上那些西夏和尚身穿黄褐色袈裟,在礼宾院官吏的引导下,大模大样地呵斥、驱赶着路上的行人,神情蛮横傲慢。

行人们站在河堤两边,冷眼看着马队和驼队缓缓经过,鄙弃地窃窃私语:“西夏和尚又要去五台山拜佛了!

这些西夏人,今天来朝拜我们大宋,用几十匹马换几百车的丝绸茶叶,等明天一回去就反叛,翻脸不认人!”

“照我看来,首接就派兵把赵元昊抓到东京来,把他脑袋挂在南熏门城门上,天天看猪进猪出,看他们还敢不敢反!”

“你说得轻巧,我们大宋的军队,什么时候打赢过西夏人?

散了吧,散了吧!”

-------------十二日傍晚时分,连续数日的大雪己经逐渐减小,从濛濛乱扑面的鹅毛大雪变成了随风飘散的零星小雪,东京的街头巷尾,行人也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人们在家中蛰居数日,己憋得有些不耐烦了,见大雪将停,都迫不及待地纷纷走出家门,扶老携幼,摩肩接踵,站在路边、河畔、城墙上、皇城旁,眺望着这个参差错落的洁白世界。

随后,人们又徜徉穿行于大街小巷,在饭庄、酒楼、饼店、羊肉铺、茶坊、勾栏瓦舍之间进进出出,将整个开封城烘托得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连宫城里的仙鹤也闻到了人间的烟火气息,竞相飞到空中,在蔡河、汴河、金水河与五丈河之间来回盘旋、鸣唳。

掌灯时候,在遍及大街小巷的鼎沸人声、灯光明曜和香气氤氲之中,从城东新曹门外,又进来一长队风尘仆仆的马匹与骆驼,骑在上面的乃是几十个被裘皮、毡帽裹得不见面目的外邦僧人。

走在前面的则是一排礼宾院前去郊迎的衙吏,他们打着的旗幡与灯笼上,都书写着大大的两个字:高丽。

走在队伍最后面的是十来个礼宾院的官吏,其中一人眯缝着眼睛,仔仔细细打量着前面那些朝鲜僧人,对旁边的礼宾使悄声道:“礼宾使大人,这批高丽人想上五台山,行为却有些古怪!”

“哦,哪里古怪了?”

“你看,走在和尚后面的那十几个人,眼神机警、躲闪,倒不像是和尚!

他们始终不肯笑,也不说话,跟其他的朝鲜和尚不怎么交谈,脸上藏不住一种倨傲之色!

前面那些和尚对这帮人恭恭敬敬,连净天大法师这样的朝鲜大国师,对他们的态度好像也颇为忌惮!”

“你一说出来,我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那你猜他们是什么人?”

“属下刚才还听见他们悄悄说过几句契丹话,因此属下猜测,这帮人估计不是朝鲜人!”

“你耳朵一向很好,你听到他们说些什么?

他们是什么人?”

“应该是辽国人。”

“不会吧,辽国人要来我大宋,方便得很,那些青鸟使隔三差五就来一趟,趾高气扬的鼻孔朝天,都亭驿里面也全是辽国人,一天到晚找麻烦,让整个国信所上上下下都不胜其烦!

这帮家伙要真是辽国人,他们完全可以亮明身份,在东京街上像螃蟹一样横着走,何必偷偷摸摸跟这些朝鲜穷和尚混在一起?”

“大人,依属下看,这帮人神神秘秘、鬼鬼祟祟的,不像是去五台山参拜,倒像是一帮谍探奸细,要来东京搞什么大阴谋!

大人,要不要把这事禀告国信所的管勾大人?

他是宫中内侍,又是殿前司都知,提防外国谍探,本来就是他的的分内之事。”

“别提那个鸟人了!

这厮尸位素餐,蠢笨无能,全靠妹子跟小柴都尉的那点风流事,才压倒本官,捞到了那个官职,你还帮他上什么心!

退一步说,就算辽国谍探真的在东京搞出了什么幺蛾子,朝廷要追究,也是追究他的过失,跟我等没什么相干!”

“大人,属下不是在说笑,这帮契丹人形迹可疑,一定是有什么大阴谋!”

“我说你呀,不就是个礼宾院书办,比前面那些掾吏就高那么一张纸片,一个月就那三千文茶汤钱,管那么多屁事干什么?

你有这份眼力劲,还不如去多喝几杯花酒逍遥自在!”

“唉,大人说得是,属下也是心有不甘,自寻烦恼!

罢了,朝中无人,身若蜉蝣,还是老老实实当我的升斗小民吧!”

“这就对了,管他契丹间谍、高丽探子,连皇城司都不管,天下又不是我的,天塌了有皇亲国戚顶着,我等不是宰相的命,就不要去操宰相的心!”

那个礼宾使和礼宾院书办头碰头窃窃私语,只顾发泄心中的愤懑,殊不知前面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却支楞着耳朵,将二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黑暗中,僧人的嘴角慢慢浮起一丝谁也看不见的冷笑。

这冷笑,比眼前这个冰雪凝冻的寒夜还要冷。

这个壮汉,正是辽国谍王耶律仁先。

实际上,耶律仁先己经来过大宋好几次,有一次是作为太学生到曲阜来参拜孔庙,并顺便到宋朝各地去游学,有一次是作为北面官选拔的官员,派到东京来作青鸟使,历练做官的生涯,并对大宋官场与民间积累起足够的切身感受,还有一次是为给身染沉疴的圣宗皇帝祈福,而专程到五台山去供天斋佛。

前几次来,耶律仁先都是身份公开,向宋朝的各个关卡与鸿胪寺都有过预先的通报,但这一次来,耶律仁先却是秘密潜入,并且是混在高丽一群和尚之中,根本不会让宋朝人有所察觉。

这次来到宋朝京都的第一件事,就是耶律仁先要亲自会见一位西夏的大人物。

耶律仁先知道,这位神秘的大人物己经在东京潜藏了半年之久,他的目的是要从宋朝收集各种雕印文集和书册,包括律例典章、专司法令、士子策论、盐铁经纪、地理图志等等,以及大宋朝廷每天发到各地的邸报抄本,甚至还有民间书商为了牟利而私下刊印的各种市井报纸。

当然,那位西夏大人物还有个更大的目的,那就是要从大宋延揽各种宝贵的人才去到西夏,背弃大宋为西夏效力。

除了与这位西夏大人物密会之外,耶律仁先还要跟随这一批高丽和尚,到中原和江南的古刹名寺去参学辩经,以此访师求教。

但是,耶律仁先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此,他是要借着这些高丽和尚做掩护,在宋朝各地招募刺事行间之人,在宋朝各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间谍之网,让他们长期隐藏下来,将来宋辽之间一旦有事,这些人就成了辽国不可多得的千里眼、顺风耳,对未来战局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耶律仁先骑在马上,听到后面两个宋朝官吏在窃窃私语。

那二人自以为声音很小,但殊不知耶律仁先却是听力过人,将那二人的话听得清清楚楚。

开始,他没想到自己这么容易就被人识破,一颗心立刻悬了起来,但听到最后,他便放下心来,反而记住了那个礼宾院书办的面孔。

耶律仁先暗暗冷笑道:“有这么多心怀不满的野狗骚狐狸,大宋这纸糊的江山,还能不扎出那么多密密麻麻的窟窿?”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