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连载
《三百块钱起家,我成了家族的顶梁柱》内容精彩,“猫毛没有味”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林知夏林知夏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三百块钱起家,我成了家族的顶梁柱》内容概括:《三百块钱起家,我成了家族的顶梁柱》是一本现实情感,家庭小说,主角分别是林知夏,由网络作家“猫毛没有味”所著,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3137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1-05 13:49:1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三百块钱起家,我成了家族的顶梁柱
导语:有人说,家是港湾。 可林知夏的港湾,却在她最需要停靠的时候,
抽走了唯一的船板。 三十万,她攒了五年的梦想,被母亲轻飘飘一句话,
挪给了弟弟的首付。 他们以为她会哭,会闹,会像过去无数次一样妥协。 他们不知道,
当一艘船被逼到绝境,它只有两个选择:沉没,或者,变成一艘战舰。 这是林知夏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三百块钱,和一个冰冷的夜晚。1 你的梦想,
不如弟弟的首付饭桌上的灯光是暖黄色的。 那盘红烧肉,肥得流油,腻得晃眼。
林知夏把一份打印精美的创业计划书推到桌子中央。纸页边缘被她反复摩挲,
已经有些卷边。 她抬眼,看向对面的母亲王秀兰。 妈,这是我攒了五年的钱,
加上我的计划,我想开个工作室。 王秀兰没看那份计划书,甚至没抬眼皮。
她从自己的包里摸出一张银行卡,推了过来。 卡片在桌面上滑出一道冰冷的轨迹,
停在计划书旁边。 知夏,这三十万,先给你弟付首付。 林知夏的目光从那张卡上,
慢慢移到弟弟林知秋的脸上。 他低着头,用筷子扒拉着碗里的米饭,
耳朵尖却红得像要滴血。 他不敢看她。 父亲林建国放下筷子,筷子磕在碗沿,
发出一声脆响。他没说话,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的热气。 死一样的寂静。
林知夏看着母亲,声音平静得连自己都觉得可怕。 那我用什么?
王秀兰终于抬起头,眼神里没有半点歉意,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坚硬。 你一个女孩子,
找个班上,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强。你弟要结婚,没房子怎么行?这是大事。
我的事,就不是事? 你的事就是嫁人。嫁个好人家,比你自己瞎折腾强多了。
王秀兰顿了顿,语气软了些,话却更硬了。 家里就这点能力,总得先紧着儿子。
你是姐姐,要懂事。 懂事。 这个词像一根烧红的针,扎进林知夏的耳朵里。
她看着母亲,又看看沉默的父亲,和那个快把头埋进碗里的弟弟。 真没意思。
她点点头。 好。 一个字。 她站起身,转身回房。
王秀兰在身后拔高了声音: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跟你说正经的呢! 林知夏没理。
回到房间,她拿起那份计划书,一页,一页,撕得粉碎。 纸片像一场沉默的雪,
落满一地。 她没哭。 眼泪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 她拉开衣柜,扯出一个背包,
只塞了几件换洗衣服和身份证。 桌上所有的现金,三百一十二块,被她一把抓起。
拉开抽屉,那个从小攒到大的铁皮小猪存钱罐,被她毫不犹豫地砸在地上。
“哐当”一声。 硬币和几张皱巴巴的零钱滚了出来。她全部扫进背包。 第二天清晨,
天还没亮。 林知夏背着包,走出了这个住了二十多年的家。 王秀兰坐在沙发上,
眼睛红肿,显然一夜没睡。 她看见林知夏,愣住了。 你要去哪儿? 林知夏停住,
回头看她,脸上没什么表情。 不是让我懂事吗?我走了,这个家就全是弟弟的了,
你再也不会烦心了。 说完,她拉开门,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
冷风像刀子一样灌进脖子。 林知夏握紧背包带,走向了未知的远方。
他们拿走的不是三十万,是她的未来。 没关系。 她会亲手,创造一个更好的。
第2章 床底的袜子,和金色的眼睛最早的一班公交车,车票两块。
林知夏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城市在晨曦里一点点醒来,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光,冰冷,
遥远。 她没有目的地。 手机嗡嗡震动,是母亲的来电。 她直接关了机。 车到终点站,
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老旧的建筑,匆匆的行人。 她找了家最便宜的旅馆,一个钟头三十。
先去吃了早饭,一碗豆浆,两根油条,五块。 旅馆房间小得可怜,一张床,一张桌子,
窗户对着另一栋楼的墙壁,密不透风。 她把自己扔在床上,床板硬得硌人。 怎么办?
找工作?再攒三十万?又要多少年?她不想等了。 打开招聘软件,
销售、客服、文员……一个个岗位像一个个明码标价的笼子。 难道真要认命? 不。
林知夏的字典里,没有“认命”这两个字。 可口袋里三百多块钱,
连下个星期的房费都付不起。 焦虑像一只手,死死攥住她的心脏。
她无意识地滑动着手机屏幕。 一个陌生的APP图标,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桌面上。
图标很简单,一只金色的眼睛。 什么时候下载的? 她点了一下。 APP启动,
屏幕上出现一行字:价值发现系统已激活。 病毒? 刚想删除,屏幕上的字变了。
正在扫描当前环境…… 扫描完成。 一个列表弹了出来。
目标:旅馆床底的袜子。潜在价值:0.1元。原因:可回收。
目标:你喝完的豆浆杯。潜在价值:0.05元。原因:可回收。 什么玩意儿?
她皱着眉往下看。 目标:旅馆老板抽屉里的旧收音机。潜在价值:80元。
收购价:15元。原因:内部零件含有稀有金属材料,可拆解出售。
目标:街角二手书店角落的《明式家具研究》初版。潜在价值:500元。
收购价:50元。原因:品相完好,市场稀缺。 林知夏的心跳,漏了一拍。 真的假的?
她猛地从床上弹起来,趴到床底。 一只被人遗忘的脏袜子,赫然躺在那里。
她又跑到老板的柜台前,假装问路,眼睛余光一扫,
抽屉里果然有一台老式的红灯牌收音机。 这个系统…… 她深吸一口气,抓起背包,
冲出了旅馆。 不能再耗下去了,房费太贵! 她冲进一家网吧,开了个通宵,二十块。
找了个最偏僻的角落,周围全是键盘的敲击声和泡面烟味。 她再次点开那个APP。
正在扫描当前环境…… 扫描完成。 列表刷新。
目标:角落里被遗忘的二手机械键盘。潜在价值:150元。收购价:10元。
原因:某款停产游戏轴体,被发烧友追捧。 林知夏顺着提示看去。 杂物堆里,
一个落满灰尘的键盘被压在下面。一个网管正靠在那打瞌睡。 她走过去,把他叫醒。
师父,这个键盘……还用吗? 网管揉着眼,不耐烦地挥挥手。 不要了,
坏了好久了,你要就拿走。 我给你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 网管愣了一下,
随即笑了。 一个破键盘,你还给钱?行啊,归你了。 林知夏掏出十块钱递给他。
她拿回键盘,用纸巾仔细擦干净。键盘虽旧,但按键手感清脆。
她立刻打开二手交易平台,按照系统给出的信息,发布了商品。
标题:绝版XX轴体机械键盘,懂的来。 定价:150元。 不到十分钟,
手机响了。 有人私聊。 兄弟,键盘还在吗?我出200,马上要! 林知夏的心脏,
像要砸穿肋骨。第3章 第一桶金,三百变四千林知夏盯着那条私信,手指微微发麻。
200? 系统估值150,对方上来就加价50? 她定了定神,回了两个字:在。
对方秒回:地址发我,我立刻转账,加微信聊! 加上微信,
对方头像是他自己和一台酷炫电脑的合影,看起来是个很精神的小伙子。 兄弟,
你这键盘哪儿淘的?我找这个轴体快找疯了! 朋友淘汰的。林知夏随口胡诌。
别管了,地址给我,我现在打钱过去! 林知夏把网吧地址发了过去。 下一秒,
微信提示到账200元。 看着账户余额从三百多变成五百多,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涌上来。
不到一个小时,净赚190。 这比她上班一天赚得都多。 那个叫阿飞
的买家很快就到了。他一看到键盘,眼睛都亮了,像饿狼见了肉。 没错,就是这个手感!
兄弟,谢了!以后有这种好货,第一时间联系我! 阿飞抱着键盘,心满意足地走了。
林知夏坐在电脑前,看着手机里的余额,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价值发现系统,
是她的金手指。 是她翻盘的唯一机会。 迷茫和害怕,一扫而空。 她打开系统,
开始认真研究。 这东西能扫描周围一定范围的物品,给出收购价和潜在价值。
收购价,是真正的“废品价”。 潜在价值,
则是它修复、转卖或找到特定买家后能实现的价格。 中间的差价,就是她的利润。
她立刻行动。 手机在手,她像个寻宝猎人,在乌烟瘴气的网吧里四处扫荡。
系统又弹出几个目标。 目标:一个被踩了无数脚的鼠标垫。潜在价值:30元。
收购价:5元。 目标:一个被丢弃的耳机,线头缠绕。潜在价值:80元。
收购价:10元。 她把这些东西从垃圾桶或角落里翻出来,
又花了几十块从网管手里“买”下。 然后,按照系统提示,
在不同的二手平台和论坛发布信息。 鼠标垫卖给了一个喜欢这个动漫图案的宅男。
耳机卖给了一个需要备用耳机的学生。 一晚上折腾下来,她又赚了三百多。 天亮时,
账户里的钱,已经突破了一千块。 林知夏走出网吧,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她不再是昨天那个走投无路的林知夏了。 她有了武器,有了方向。 她找了家小旅馆,
洗了个热水澡,踏踏实实地睡了一觉。 醒来已是下午。 她打开系统,规划“寻宝”路线。
系统提示:价值洼地:城西旧货市场。 她立刻坐车过去。 旧货市场人声鼎沸,
摊位上五花八门,从旧家具到古董字画,什么都有。 林知夏打开系统,一边走一边扫描。
目标:摊位上的民国煤油灯。潜在价值:300元。收购价:50元。原因:造型别致,
可做复古装饰品。 目标:角落里的旧木箱。潜在价值:200元。收购价:20元。
原因:实木材质,稍作打磨即可翻新。 她走到卖煤油灯的摊位前,
摊主是个眯着眼喝茶的老头。 老板,这个灯怎么卖?她指着那盏灯。 老头睁开眼,
打量了她一下:小姑娘,你懂这个?民国的好东西。 不懂,就是觉得好看。
林知夏装出天真的样子。 好看吧?实价,三百。 她笑了笑,
伸出手指在灯罩的裂痕上轻轻一划。 老板,您看这上面全是灰,玻璃罩子都裂了。五十,
不能再多了。 五十?你抢啊!老头不乐意了。 那算了。林知夏转身就走,
没有丝毫犹豫。 刚走两步,老头在后面喊:回来回来,五十就五十,亏本卖你了!
付了钱,她又用同样的方法,花二十块买下了那个旧木箱。 她把所有钱都投了进去,
又买了一本旧书,一个旧算盘,还有一块看起来很普通的石头。 系统告诉她,
那本书是某个作家的签名本,那块石头是罕见的砚台原石。 账户余额,又只剩下几百块。
但她一点不慌。 这些,都是会下金蛋的鸡。 她找地方把东西都拍了精美的照片,
挂到网上。 这一次,她没有急着卖,而是按照系统建议,
把目标客户锁定在一些收藏家和文艺爱好者社群里。 很快,专业的买家找上门来。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总成本一百七十块的东西,最终卖了三千多!
看着手机里四千多的余额,林知夏激动得指尖都在抖。 三百起家,她做到了。 不,
三百块,只是开始。第4章 金眼,和第一个员工钱一到手,林知夏做的第一件事,
是租了个小单间。 城中村,一个月八百。 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独立的卫生间。
但这是她的地盘。 她买了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二手电脑,给自己定下了铁律。
早上六点起床,“寻宝”。 下午回来,整理、拍照、上架。 晚上,和买家沟通,
打包发货。 生活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 价值发现系统,就是她的眼睛和大脑,
总能帮她找到尘埃里的宝贝。 一次,在废品站,系统提示一堆生锈的铁疙瘩里,
有一个老式电影放映机的稀有零件。 她花五十块,买下那堆废铁。 把零件拆出来,
清洗干净,挂到网上。 一个专门修复老式放映机的老师傅联系她,开价五千。 老师傅说,
这个零件他找了三年了。 有一次,在跳蚤市场,一个老太太在卖一堆旧衣服。 系统提示,
其中一件不起眼的旧旗袍夹层里,藏着一根金条。 她花两百块,买下旗袍。
回家小心翼翼地拆开夹缝,一根沉甸甸的金条掉了出来。 卖了三万多。 她的生意,
越做越大。 账户余额像滚雪球一样,从几千到几万,迅速增长。 她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
开始利用系统,出入一些小型的拍卖会。 系统会告诉她,哪些是真正的漏,
哪些是炒作的泡沫。 她总能用最低的价格,拍到最有价值的东西。 圈子里,
慢慢传开一个神秘卖家的名声,眼光毒辣,手里总有好货。 他们叫她金眼。
林知夏干脆注册了一家公司,就叫金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光杆司令一个,
但她需要一个身份,一个平台。 业务从单纯的倒卖旧物,扩展到艺术品投资和咨询,
帮那些新晋收藏家“掌眼”,收取佣金。 这比倒卖旧物赚得更多,也更轻松。
她搬出了城中村,在市中心租了套高档公寓。 买了车,买了新衣服,
那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如今就随意地放在衣柜里。 她以为,
自己已经把过去远远甩在了身后。 直到那天,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 她接了起来。
喂,你好。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响起。 姐,
是我,知秋。 是林知秋。 林知夏的心脏,猛地一缩。第5章 一家人?
林知夏握着手机,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林知秋。 这个名字,快一年没听过了。
自从离家,她和家里断了所有联系。他们没找过她,她也没回去过。 姐?你还在听吗?
他的声音有些紧张。 我在。林知夏的声音很冷,有事? 我……我听朋友说,
你现在……挺厉害的。他犹豫着,你在做古董生意? 是又怎么样?
没……没什么。就是,姐,你现在在哪儿?我想见见你。 没必要。
她拒绝得干脆利落。 见什么?看她当初多狼狈,还是炫耀他如今多安稳? 姐!
他突然拔高声音,我……我需要你帮忙。 来了。 她就知道。 林知夏冷笑一声。
我帮不了你,我开公司不是开善堂。 姐,你先别挂!我真的遇到难处了!
他急了,你弟妹……怀孕了。我想买辆车,方便以后带孩子。
可我手头钱不够……你能不能……先借我点? 借钱。 又是钱。 真是讽刺。 当初,
他们拿走她三十万,为了他的家。 现在,他又要来找她要钱,还是为了他的家。 他的家,
就非要用她的血汗来堆吗? 林知秋,她一字一句,我没钱。有钱,也不借。
姐!我们是一家人啊!你现在那么有钱,帮一下弟弟不是应该的吗?
他的语气里带上了委屈和愤怒。 一家人?林知夏笑了,笑声里全是冰碴子,
你妈让我滚的时候,想过我们是一家人吗?你们拿走我三十万的时候,想过吗?
电话那头,陷入了死寂。 姐,那时候……是爸妈不对。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你弟妹都怀孕了,你不能这么绝情。 我绝情?林知夏感觉血都冲上了头顶,
林知秋,我告诉你。我三百块起家,走到今天,没靠过任何人。我吃的苦,受的罪,
你们谁看见了?现在看我有钱了,就想来分一杯羹?凭什么? 我……
我最后说一次。我没钱。以后别再打电话给我。 她直接挂了电话,拉黑号码。
整个人靠在沙发上,大口喘气。 胸口像压着一块巨石,闷得她喘不过气。
她以为自己不在乎了。 可一个电话,就把她打回原形。 那些被压抑的委屈和愤怒,
像火山一样喷发。 她抓起桌上的玻璃杯,想也不想就砸了出去。 “砰!
” 杯子在墙上撞得粉碎。 她蹲在地上,把脸埋进膝盖里。 没哭。 只是觉得累,
真他妈的累。 就在这时,手机又响了。 一个本地号码。 她以为是林知秋换号打来的,
不耐烦地接起。 我说了,没钱! 电话那头,却是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声。 请问,
是金眼公司的林总吗? 林知夏愣了一下,迅速调整情绪。 我是。你是哪位?
林总,你好。我是宏远集团的赵宏远。我听朋友说,你眼光很好,想请你帮个忙。
第6章 你出钱,我出脑子赵宏远。 本市地产大亨,身家几十亿。 他找自己帮忙?
林知夏心头一跳,但声音依旧平稳:赵总客气了。不知道我能帮您什么? 是这样,
我最近想收藏一些当代艺术家的画作,但我不太懂这个圈子,怕踩坑。朋友向我推荐了你,
说你眼光毒辣,从不失手。 原来是“掌眼”的生意。 而且是条大鱼。
林知夏立刻打起精神:赵总过奖了。我只是略懂一些。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方便,
我们见面详谈? 明天下午怎么样?我让秘书把地址发给你。 好的,赵总,
明天见。 挂了电话,林知夏长长吐出一口气。 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能让她的事业,
再上一个台阶的机会。 她不能被家里的破事影响。 她站起身,
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打扫干净,冲了个澡,换了身干练的衣服。 那个冷静、专业的“林总”,
回来了。 第二天下午,林知夏按地址来到宏远集团总部。 顶层,二百多平的办公室,
一面巨大的落地窗,俯瞰整个城市。 赵宏远比想象中年轻,四十多岁,一身休闲装,
看起来很随和。 林总,请坐。他亲自给她倒了杯茶。 谢谢赵总。
两人聊了些艺术市场的行情,林知夏凭借系统提供的信息,对答如流,分析得头头是道。
赵宏远听得连连点头,眼神里全是赞许。 林总,果然名不虚传。 谈话快结束时,
赵宏远话锋一转。 林总,除了艺术投资,你对其他领域……有兴趣吗?
林知夏心中一动:赵总指的是? 地产。他吐出两个字,
城西那片废弃的厂房区,我刚拿下开发权。但具体做什么,还没想好。 废弃厂房区?
林知夏心里咯噔一下。 她的系统,
很久以前就提示过:发现价值洼地:城郊废弃厂房区,潜在价值:无法估量。
当时她不敢想,那太遥远了。 难道…… 赵总,她脑子飞速运转,迎上他的目光,
您觉得,现在年轻人最喜欢什么? 他想了想:创业?自由?个性? 没错。
林知夏点点头,传统的写字楼太死板,太压抑。而那些废弃的厂房,空间大,结构自由,
充满了工业风和艺术感。
如果把它改造成一个集办公、文创、社交、娱乐于一体的微型创业园区,
专门吸引那些初创的、小而美的团队,您觉得怎么样? 赵宏远的眼睛亮了。
你的意思是……做一个年轻人的乌托邦? 可以这么理解。林知夏越说越兴奋,
我们有直播空间、手工作坊、设计师工作室、开放式工位,甚至可以有小剧场和展览馆。
我们不租给大公司,我们只孵化梦想。这里不是冰冷的办公室,而是一个有温度的社区。
赵宏远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背对着她。 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有趣。他转过身,
看着她,林总,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把它变成现实? 林知夏的心脏,狂跳不止。
巨大的机会,也是巨大的挑战。 她看着赵宏远真诚的眼睛,知道自己的人生,
将迎来一次重要的转折。 我有兴趣。 很好。赵宏远笑了,那么,从今天起,
你就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我出钱,你出脑子。利润,我们三七分,你七,我三。
林知夏愣住了。 她七?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赵总,这……太多了。 不多。
他摆摆手,这个项目的灵魂是你。没有你,它就只是一堆破铜烂铁。我相信你的眼光。
被人信任的感觉,像一股暖流,瞬间包裹了她。 好。赵总,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她接下了这个项目。 她给它取名创想空间。 她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
她不再是那个倒卖旧物的小贩。 她成了“林总”。 一个要去创造一个世界的,林总。
第7章 这里,孵化梦想项目启动。 林知夏拿着赵宏远给的第一笔资金,
正式进驻了那片废弃的厂房区。 生锈的铁门,破碎的窗户,齐腰高的杂草。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尘土混合的味道。 但在她眼里,这里不是废墟。
洞见乾坤(林熙然谢闻笛)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免费阅读无弹窗洞见乾坤林熙然谢闻笛
洞见乾坤(林熙然谢闻笛)免费小说全本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洞见乾坤(林熙然谢闻笛)
老公因为油费贵不接我下班周子涵周亭完整版免费小说_全本免费完结小说老公因为油费贵不接我下班周子涵周亭
洞见乾坤(林熙然谢闻笛)全本完结小说_完整版免费全文阅读洞见乾坤(林熙然谢闻笛)
清菡殷雯(深海镜屋)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_《深海镜屋》全集在线阅读
清菡殷雯(深海镜屋)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清菡殷雯全集在线阅读
谷阳冯雨(99次离婚)_《99次离婚》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深海镜屋清菡殷雯最新免费小说_免费完本小说深海镜屋清菡殷雯